第五届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娄晶指出,
高校信息化进入推广普及阶段
5月7~8日,由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主办,高教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协办的“第五届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此次研讨会围绕“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理念为主线,重点研讨高校数字校园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和数据管理体系的建设,交流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共同探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来自全国各大高校信息中心的200多位高校负责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专家代表参会。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娄晶在会上做了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的报告。她分析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各方面的现状和取得的经验,并指出目前面临的历史机遇,同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和广泛的战略思考。
她表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cernet 连接了全国2000多所高校,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成;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cngi-cernet2 也已开通,并服务于100 多所高校;chinagrid 取得重大进展,聚合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超过16万亿次和1 8 0 t b。5 2 . 7 % 的高等学校和10% 中职院校已经全部建成了校园网络,高校多媒体教室比例达到43.65%,生机比达到19∶1,师机比达到2∶1,53% 的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教育电子政务发展迅速,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人才培养长足发展,标准建设与关键技术取得了明显进展。娄晶指出,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总体水平第五届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娄晶指出,高校信息化进入推广普及阶段进入了推广普及阶段,以国际标准的七级来评价,我们处在第三级阶段。
针对现状,娄晶指出,资源、应用管理与政策机制是当前发展的短板。她分析认为,阻碍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主要瓶颈有:思想观念冲突、人才资源准备和支持不足、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明显缺乏,同时,信息化在建设和应用方面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培训考核脱离学科、教学信息共享和交换困难等问题。
因此,下一步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将以创新应用为导向,普及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校际课程互选项目,推进数字校园建设、高等教育资源库建设。娄晶司长指出,未来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产学研结合,推进现代远程教育。
她随后指出,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与高校相关的下一步工作有:第一,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启动教育机构学生师资等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学生资助体系与诚信管理系统;第二,建设高等教育机构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整合学生相关系统,实现学生全程信息化管理,建立从招生考试到学籍、以学生为本的入校离校服务于学生的监管体系,要制定相关的指导性意见和标准;第三,逐步推广和普及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应用示范。目前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已经制定完成,并已经颁布了四十项国标。
据了解,为推进高校管理信息标准的工作,教育部将在2009年上半年遴选50所左右高校作为实施标准的示范建设单位。下半年组织对高校信息化应用系统进行标准符合性测试,2010年对示范单位进行评估验收,2010年下半年在全国高校推广实施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