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2004-04-02
今年,关于ipv6的话题成为了互联网界的一大热点,建议ipv6立即投入应用的呼声日渐高涨。那么,中国ipv6从试验到商用真的已水到渠成了吗?
ipv6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了互联网界最耀眼的“舞者”,吸引了太多的关注与期待,最近在中国,伴随着号称“全球最大ipv6试验网”——构建于6000公里光纤之上北京、上海、广州三节点ipv6测试床cernet2的正式开通,人们更是将关注的眼球聚集到了ipv6的身上,企盼着“理想平台”——以ipv6为协议的下一代互联网正式商用后带来的瑰丽与神奇。
毫无疑问,ipv6自身所具备的技术与功能是其前身ipv4所不能企及的,它广博的地址空间、缜密的网络安全以及强大的功能应用为下一代互联网ngi的发展铺就了基石,也正因为此,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特别是缺少地址的国家投入巨资对ipv6的技术、应用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可以说cernet2的成功建设使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步入了世界前列。
伴随着全球下一代互联网ngi建设热潮的日渐高涨,ipv6的商用化进程看来似乎已“箭已在发”,然而,如果我们理性地思量:面对现有庞大的ipv4网络,数目庞杂的ipv4网络设备以及众多的网络应用,ipv6真的准备好了吗?
业界专家分析指出,在我国建设ipv6商用网络的主要难度和瓶颈是ipv6网络的建设如何能为运营商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收益,也就是运营商如何尽快收回投资。目前存在的大量的ipv4网络设备以及ipv4网上的大量资源也是导致运营商不敢大规模建设ipv6商用网的原因。此外,在应用方面,目前还没有找到哪些关键应用是必须在ipv6而不能在ipv4上实施的,只有通过大规模的试验才能找到、发现这些应用。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的一位专家表示说,“cernet2的正式开通为找到、发现这些应用提供了可能,而学术界良好的学术氛围也是为ipv6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电信运营商,我们也在积极开展一些网络试验,相信ipv6网络建设的条件一旦成熟,我们将会立即投入到网络建设中去,相信到那时候,ipv6的商用网络建设才会开始逐渐铺开。”
从技术上而言,ipv6首要的特点,便是其“无尽”的地址空间,相对与ipv6来说,在当前ip地址消耗日益增加的趋势下,ipv4的地址空间真的是少的可怜。但是,随着ip地址规划的日益科学化以及nat技术应用的日趋广泛,ipv4地址空间匮乏的现状正在逐步得到缓解,据业内专家估计,以现有的ipv4地址数量来算,考虑到不断增长的网络用户,ipv4地址还将至少可以使用15年以上!因而由于ipv4地址不足而立刻部署ipv6的原动力有些不足
在nat的使用上,有相反的观点,nat的使用将会破坏端到端的网络通信结构,对于很多的网络用户而言,端到端的通信方式可以为他们带来诸如视频点播、网络电话等网络通信业务,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网络业务,网上应用的丰富性将会大大折扣。其实,对于大多数的网络用户而言,nat并不是简单的地址转换工具,其所带来的网络安全性才是人们使用它的真正意图。在安全问题日益困扰企业和网络的严峻形式下,nat可以将企业地址和另外哪些需要保护“隐私”的人保护起来。可以说,即使等到ipv6大规模应用之后,nat的安全作用也是不可取代的。此外,据业界专家介绍,目前,困扰人们的基于nat的端到端应用也已有了完善的解决,通过基于sip、h.323等技术,就可以轻松实现在nat上使用丰富多彩的端到端网络应用。
对于目前的网络现状而言,ipv6的大规模应用必然要涉及到与ipv4相兼容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到ipv4向ipv6的过渡。虽然,目前在业界已有了一些pg游戏官网登录入口的解决方案,但大都还处在试验阶段。在过渡技术方面,目前,涉及ipv4向ipv6过渡的技术有很多,比如说隧道技术、双协议栈技术、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技术等等。尽管一些过渡策略已经在欧洲和日本的商用及实验网络得到了论证和实践,但这些过渡策略如果应用到国内,还必须要与中国具体的网络现状相结合,这就需要经过大量的试验和一定的时间。
在ipv6的商用化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由于ipv6地址构造特殊性所带来的路由表数据增大的风险,因为相对于ipv4而言,ipv6地址在路由寻址时必然会增大ip包的包头数据,这会大大增加路由器的处理负担,同时也会耗费骨干网的网络带宽,进而直接影响网络用户的qos。此外,目前在ipv4上进行大规模应用的一些网络服务,虽然,ipv6已能支持一部分,但从效果上来说,还明显落后于ipv4。
谈及ipv6及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就不得考虑到下一代网络ngn的发展,随着ip网络与语音网融合趋势的不断升温以及ngi的建设在望使得ngn网的建设也被提到了电信运营企业的发展日程上来。不可否认,2003年国内运营商对ngn的商用实验的确掀起了一个小高潮。继中国电信在上海等四个城市,中国网通在山东开展ngn商用实验之后,中国卫通和中国铁通也对ngn的成熟度和业务模式做了有益的尝试。然而,事实上,新建设的ngn试验局与国内众多网络扩容项目相比,无论从规模还是金额上都远远不如,此外,目前运营商所做的ngn网试验也仅仅只是在几个试验点内完成了战略布局,因此,离真正大规模商用投资阶段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ipv6的发展已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测试床得以顺利建成,cernet2也开始成功运行,但考虑到现有的网络现状以及在ipv6发展中将遇到的种种困境,中国的ipv6发展还将任重而道远,这同时也有赖于政府、学术界、设备制造业、电信运营商等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记者
叶武滨)
|